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崂山实验学校初中的课桌上。苏霞手持红纸,剪刀轻转,在崂山剪纸走进校园的课堂上,一朵朵耐冬花的轮廓在她指尖渐次舒展。台下的学生屏息凝神,仿佛目睹一场无声的魔术——纸屑纷飞间,花瓣层叠绽放,叶脉纤毫毕现……
苏霞,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从小我的母亲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巧手,从我姥姥那里传承下来的剪纸,一直在村里备受欢迎。我也是受家庭的影响,耳濡目染,特别喜欢画画和剪纸。”苏霞告诉记者,她曾为谋生辗转制药厂、电影院,从事过幼儿教师、仓库保管员和企业会计等多个职业,但剪纸始终是她心头不灭的火种。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尚红网 ,母亲开始眼花手抖,剪起纸来已是力不从心。苏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便经常协助母亲进行剪纸创作,母女俩合作的作品曾多次在市、区大赛中获奖并进京展出。但真正让苏霞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的,则源于母亲当年跟她说的一番话。
“她当时和我说‘崂山剪纸到你这儿是第四代了,千万不能让它失传’的嘱托,让我接过了家族传承的剪刀。”苏霞说,从此,她就将传承剪纸艺术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
这份坚守并不容易,2003年,她成立剪纸工作室。为了让崂山剪纸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苏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剪纸教学方面,她先后应邀在中国海洋大学等十几所大中小学校及崂山区各街道成教中心、李沧区国学讲堂等开办了长年剪纸兴趣班,有的学校已经坚持了十余年。闲暇时,苏霞还深入社区、部队、幼儿园和机关单位等进行非遗传承。如今,她的学生从4岁孩童到八旬老人,从市民朋友到国际友人,先后共培训了超6000余人。
记者了解到,崂山剪纸自清代传承至今已170余年,2012年和2024年分别入选第一批和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崂山剪纸第四代传承人,50多年来,苏霞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韧劲,埋头钻研改进剪纸技法,不断拓展剪纸题材,始终坚持“笔墨当随时代”的宗旨,既遵守传统又不断创新,尝试用剪纸去表现一些宏伟场景和重大事件。
苏霞作品:崂山传统节日系列剪纸《春节》尚红网
在2012年伦敦之旅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展上,苏霞荣获金奖并被授予“影响世界的中国当代剪纸艺术名家”荣誉称号。她的作品数十次登上《学习强国》:《崂山十二景》尽显山海风光,《喜迎奥运水浒一百零八将》镌刻时代风骨,《我的中国梦》《复兴号》驰骋大国气象,上合峰会16米长卷《青青之岛 亲亲上合》铺陈盛世华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19.49米巨制《砥砺前行七十载,日新月异大崂山》凝结赤子衷肠。
苏霞作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米49长卷(局部)》
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齐鲁最美巾帼手工匠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文明市民”、崂山区第七届道德模范……这一份份荣誉诠释着匠人的极致。
下课铃响起,学生们举起作品合影,红纸上的朵朵花朵格外显眼。苏霞收起剪刀,整理碎屑,她知道,每一幅剪纸都是一粒火种,而她要做的,是让这簇源自清代咸丰年间的火焰,永远照亮文化的长夜……
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